竹溪县:四步联动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效
时间:2024-10-12 17:16:06 来源:竹溪县委组织部 作者: 方丽 周晓钰
近年来,竹溪县认真贯彻执行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》和《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(2023—2027年)》,紧紧围绕县域实际,持续深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,着力建设一批政治过硬、适应新时代要求、具备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,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。
系统谋划定方案。注重思考谋划,认真制定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,分期分批、分级分类开展各类培训,做到培训有计划、分层次、分专题。出台“年度计划”统筹推进。立足县域重点工作内容和县直各单位培训需求,制定印发《2024年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》,对年度培训工作进行部署,绘好“路线图”、列出“时间表”,为干部培训工作把好方向、定好调子。全年计划开展4期主体班、25期专题培训班及8批次外出考察学习培训班。瞄准“关键少数”分类教学。综合考虑参训对象职能职责、年龄结构等实际情况,组织实施“一把手”、中层干部、年轻干部等各层次干部专项培训计划,分批次分领域组织各乡镇、县直各单位、县属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乡村振兴、产业发展、生态旅游等各类专题培训班。建立培训台账按需施教。全面准确掌握全县领导干部近5年参加培训学习情况,建立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库,实现干部培训信息的动态化、同步化管理。精准解决“重复培训、多头调训、长期不训”等问题,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、制度化、规范化水平。
基本培训提能力。按照“服务大局,按需施教”的要求,建立以主体班次为主,其他专题班次为辅的全方位、立体式教育培训体系。强化主体培训。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分类别分批次举办科级干部、年轻干部等主体班次,根据培训对象特点精准设置课程,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,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党性教育、党纪党规教育作为主体班的必修课程,全面提升干部政治能力,增强政治担当。截至目前,已完成4期主体班培训学习,累计参训干部245人。注重专题培训。依托县委宣传部、县水利湖泊局等部门资源力量,坚持“干什么、学什么,缺什么、补什么”的原则,开展意识形态、流域治理、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专题培训,切实提高全县各级干部专业素养、补齐能力短板。今年以来,已开展专业化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21期,累计培训干部2000余人次。突出特色培训。着眼加快建设全省山区绿色发展示范县,聚焦干部视野局限、能力不足、本领恐慌等问题,持续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竹溪实践“强县讲坛”,以县级领导带动科级主要负责同志授课为主,聘请知名专家教授为辅的方式,围绕生态文明建设、森林康养、大财政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讲座,推动广大领导干部开拓视野、发散思维、启迪智慧。
外出学习取真经。坚持把外出培训作为干部解放思想、创新突围的重要抓手,采取参观考察、外出办班等多种方式,积极组织干部赴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,开拓视野、转变观念,切实提高干事创业能力。开展参观考察。聚焦经济发展、乡村振兴、基层党建等重点工作,拓宽培训渠道,分批组织领导干部赴浙江省嵊州市、杭州市、诸暨市等地,深入了解“千万工程”实践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、农村“三变”改革等先进经验,以鲜活的案例,引导干部在学习中查找短板弱项,在对标看齐中坚定发展信心。今年以来,共开展外出考察学习13批次,累计参训干部428人。推进异地办班。今年以来,我县在厦门大学组织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、政协委员履职能力培训、财政系统干部履职能力提升等3批次培训班;在浙江大学开展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培训班,共参训干部178人。通过专题授课、现场教学、交流研讨相结合的方式,做到培训内容有重点、有实效,全面引导干部学用结合、掌握技能、提升本领、启发思维。强化组织调训。坚持“一线挂职”。因需选派10余名干部到厦门、武汉等地挂职锻炼,轮换选派9名干部到北京密云等对口协作地区跟班学习。
网络自学补短板。充分发挥网络平台武装思想、提升能力、增强本领的作用,把网络自学作为加强思想理论武装的重要载体,激励广大干部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。用好干部在线学习平台。利用湖北省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网络平台,引导党员干部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自学,常态化提醒,定期督促单位及个人及时学习。截至2024年8月底,竹溪县湖北省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共614人参学,学习时长达到5053529小时。用活“学习强国”平台。充分利用“学习强国”平台积极开展线上自学,充分发挥其优质资源和强大功能。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登录“学习强国”APP,通过理论学习、视频观看、答题活动等,广泛学习政治、文化、科技、经济等多个领域内容,让学习成为每日课题、终身课题。加强网络学习阵地建设。依托“竹溪党建”等微信公众平台以及“竹溪新闻网”“竹溪政府网”等宣传平台,充分发挥新媒体受众广泛、快速便捷的优势,发布传达中央、省、市各级新精神、新政策、新动态,创新培训载体,持续为干部理论学习注入“源头活水”,促进干部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“双提升”。